AI未来书摘
这是一篇转载,由于文章对于李开复的AI未来一书的读后感及延伸,写的很不错,通俗易懂,所以备忘,如有侵权,通过站点邮箱通知,马上处理。原文阅读请看文章最后。
这里个人推荐李开复的40集《AI·未来》短视频,这里直接给出了第40集,因为我觉得这一集最精彩,也是我所追求的。
目录
这周抽空翻完了李开复老师写的《AI·未来》,书里讲实际和AI本质相关的内容很少,更像是AI的科普书。
不过书中开复老师对于AI对未来的影响的推演,眼界之宽广,让人佩服!
评分:4星
不足点:
- 有点啰嗦
- 结构可以更为精简
- 多个地方点到为止,希望有更深入的分析
从四个方面记录下这本书有趣的观点,内容比较多,仅挑我认为重要的记录。
一、对于世界的影响
1. 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
开复老师将人工智能的应用分为四波浪潮
人工智能应用的四波浪潮
第一波,互联网智能化
即互联网+AI ,互联网本身具备的大量数据,可直接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语料,所以人工智能技术也最先被运用到互联网之中。
大体上说,互联网人工智能就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作为推荐引擎:这些算法了解、研究、学习我们的个人喜好,从而推荐专门针对我们的内容。
常见的今日头条的新闻feed流,抖音的推荐视频等,不再赘述
第二波,商业智能化
即传统企业+AI ,传统企业中数十年累积了大量的数据,如果数据是结构化可被使用的,那么这些企业将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红利。
例如银行,证券,保险等具有大量数据的行业。
第三波,实体世界智能化
即现实世界+AI ,也可以理解为IOT(物联网)
实体世界智能化 就是把人工智能延伸至我们的生活环境,以大量的传感器及智能型器材,把我们的现实世界转化成可被深度学习算法分析与优化的数据
这里开复老师提出了一个OMO(Online-Merge-Offline)的概念,即「线上线下融合」,线下和线上的链接,能提高线下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其实OMO和马爸爸讲的「新零售」,可能是同一个概念。
第四波,自主智能化
即现实世界+复杂感知能力+AI ,可以理解为强人工智能
自主人工智能是前三博人工智能浪潮的集大成者,也是顶峰,把极复杂的数据和机器感知能力结合起来,就会得到不仅能了解世界,也能改变世界的机器。比如尽人皆知的自动驾驶汽车。
最近波斯顿动力刷屏的机器人,其实就是「自主智能化」,面对复杂环境的时候,机器人还能做出决策,执行任务,这是以往工厂内简单的机器臂所不能做到的。
我们同时受到四波浪潮的影响
虽然李开复老师将人工智能应用分为四波浪潮,但我认为这四波浪潮实际并没有清晰的界限,每个浪潮也并未达到顶峰。
真实情况是,我们同时身处多个浪潮之中,例如我们受到「互联网智能化」浪潮的影响,使用着「淘宝」的猜你喜欢的推荐服务,同时也在「实体世界智能化」的浪潮中,应用着「小爱同学」进行搜索
4波浪潮相互交迭,将我们一步步的推向人工智能的世界。
2. 人工智能对世界传统分工协作体系的挑战
过往,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交接
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,实际上存在产业的不断交接,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
图自网络,侵删
例如制造业刚开始在发达国家,后来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——中国香港,中国台湾,新加坡,韩国。
再之后转移到了中国,再往后可能就是印度了
这种交接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有着更为廉价的劳动力,企业在这些国家生产,生产成本更为低廉
未来,人工智能可能打破交接,赢家通吃
但是由于AI的出现,未来可能导致自动化的机械搬运到更靠近大型市场的地方
也就是说,过往通过人工实现的制造业,未来可能通过AI实现几乎全自动化
如此一来企业计算起成本,发现在发达国家(市场需求旺盛的地方)直接建造大型自动化生产工厂,其投入建厂的成本<跨国运输费和人工的成本
这将导致原有的产业交接被打破。
而发达国家,通过 更多的数据=》更好更廉价的产品=》更多的收入=》更多的数据=》…,能实现赢家通吃,「马太效应」进一步加强。
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秩序,将会结合下列因素进一步发展,「赢家通吃」的经济,财富空前集中在 中美少数几家公司。我认为这才是人工智能造成的最大的潜在威胁, 因为严重的视野和财富分配不均问题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。
3. 中美发展人工智能环境的差异
政府政策、商业环境和企业模式不同,中国竞争更激烈
4. 为什么中国有机会能实现弯道超车?
正是上述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可能实现弯道超车
- 三驾马车(数据,算法,算力)中,未来是数据为王,中国有大量的数据
- 政府政策引导,强有力的政权,能集中力量办大事
- 商业环境,竞争激烈,迫使企业快速迭代,同时通过「重模式」建立护城河,而连接线上线下的「重模式」,带来了更多的数据
- 完善的IOT所需的产业链
二、对于社会的影响
1. 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问题,是就业市场和社会体系问题
如上文提及,当赢家通吃效应加强时,产生的大量失业和社会问题,才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严重问题。
重点提下,不同于以往两次工业革命,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不能直接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(可以理解为边际效用递减),所以不能用过往的经验乐观的看待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
生产力持续提升,但薪资和就业却持平或下降,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
2. 未来因人工智能导致的大量失业问题,该如何解决?
我总结为3+2策略
传统的3个策略
- 培训再就业
- 减少工作时长
- 社会收入再分配,简单理解为「低保」也没毛病
开复老师提出的2个策略
-
引导民企提供更多的高效的「人机协作」的岗位,同时引导风投进入
这点和李飞飞近期提出的「以人为本」的AI理念很相似!
-
对于「社会贡献」进行补贴,以鼓励发展护理、服务和培训行业
三、对于企业的影响
1. 大厂做电网,小公司做电池
大公司,提供基础的AI服务
类似罗胖在《时间的朋友2015》提出的,当新一代的基础设备出现的时候,看连接旧世界的机会!
所以各大公司争相在提供AI能力,期望搭建一个「AI电网」的PAAS服务,之后中小企业要使用AI能力的时候,就从大公司购买。
例如百度推出的超级小白的深度学习平台——easyDL,小白到你只需要提供数据,在上面标注好即可训练好一个深度学习训练的模型。
百度easyDL
PS:当基础设备已经搭建完成后,当大公司的电网布置完毕的时候,就需要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基础设备,让自己茁壮成为这个基础平台中的节点。
小公司,做电池,提供深度
小公司也做AI,但是走平台的模式肯定是斗不过大公司的
这时候小公司做的其实是「电池」,利用AI技术深度结合产业做深做透(即人工智能的第二波浪潮——商业智能化),提供便捷高可用性的企业级AI服务
这种服务好比电池,传统企业没有能力自己开发AI服务,使用大公司的电网服务开发也十分吃力,不然直接购买其他企业已经做好的行业AI解决方案。
四、对于个人的影响
1. 如何判断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?
开复老师将工作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,这两大类工作都有可能被AI取代
- 体力劳动
根据「社交强弱」和「技能结构化高低」可划分为四个象限
体力劳动
- 脑力劳动
根据「社交强弱」和「对创意程度的依赖高低」可划分为四个象限
脑力劳动
-
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这些工作?
-
危险区
- 逐渐替代
-
慢变区
- 逐渐替代
-
结合区
- 人机协作-机器完成大多数幕后的单调工作的工作,人工完成需要进行社交互动的工作
-
安全区
- 人机协作-辅助决策
-
本文收藏来自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研究,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markdown 9ong@TsingChan
部分引用格式为收藏注解,比如本句就是注解,非作者原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