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而学习之PM2021
周更
20210919
-
抖音为什么不自动播放下一条
虽然方便了C端用户,但
- 丢失视频的评论、点赞,不利于B端用户
- 影响推荐算法,推荐算法基于用户在上一个视频的一些行为操作
- 影响转化率,严重降低C端用户进入视频主页的可能性,进而影响变现
所以这是一个平衡。在推荐列表不提供自动播放,但在某个用户的视频集合列表可以提供,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有利于产品的决策。
-
研发与产品互相干涉,如何处理
平级的话,只要是对事不对人,甚至对方不是用来显摆,我们也要对事负责,让事情能更顺利的往下执行,甚至得到成功的结果。
经常会看到为了显摆而出现的沟通,有些是有效沟通,有些是无效沟通。避免自己为了显摆而沟通,尽量有效沟通。有效沟通就是焦点一直在事情上,而不是在人身上,不是为了贬低对方而沟通,不是为了敷衍而承认对方。
-
如何做未成年人实名实人认证
14以下不能人脸识别
- 人脸
- 身份证
成年人:人脸+身份证
未成年:监护人人脸+身份证
考虑教育行业
-
好用不火的产品可能吗
存在即合理,火即合理,不火也合理。
Whatever is reasonable is true, and whatever is true is reasonable
-
为什么一些中后台很难用 业务复杂,业务链长
- 业务概念不准确
- 模块化不足,耦合度处理不好,导致散乱
- 提醒功能、提示文案等引导不足
- 旧功能残存
- 密度越来越大,重逻辑而忽略易用性
- B端产品的门槛相对会较高,专业性较强,需要引导、帮助文档等
-
如何判断工期 就算是研发出身,对于产品工期的判断也不是那么的轻松。
需求宣讲与再完善、研发设计与评审、重点预研、任务模块、任务分解、任务分配、任务工期、总工期、预留时间、开发时长、测试时长、验收与上线时长
对于整个研发流程环节与细节要足够熟悉,对一次迭代的任务轻重缓急与难度有一定的判断,对研发效率有一定的了解,结合研发人员通过权重决定一个任务的实现时长。
-
小团队里如何提升自己 好好的利用现有环境,资源匮乏需要每个人可以挡好几面,管理好自己,并将产品项目当做自己的项目,从各个角度为产品提升提出建议与意见,并付出实践。
总之,学习总是来自于实践。多实践,多为产品项目谋福利,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。
-
如何估算某一行业的规模
- 穷举可能性。地域、性别、时间
- 划定边界与范围。
- 估算转化率,行业平均水平基线
-
你觉得我们的产品怎么样? 对于这个产品分析,产品所属行业、解决行业什么问题、对用户是否有足够的帮助、商业模式、用户体验、结合自己以往的阅历提供建议和方法论
-
如何跟进官网工作
- 为什么老板需要官网重构,团队是怎么想的
- 溯本求源
- 老旧还是业务变更还是业务方向调整
- 需求调研,对大方向调研
- 梳理官网路径与需求场景、思维导图
- “抄袭"竞品,merge自己想法与竞品已有方案
- 产出原型
- 评审开发验收
202107
-
积分任务、养成、活动功能,能达到留存活跃的目标吗
留存不一定,但提高活跃度是肯定的。
可以让低频功能提升为高频功能。
但要考虑一个用户为什么会来做积分任务、养成、活动,用户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超出或值得消耗这段时间而获得的收益,否则用户就会放弃。
所以这些功能并不能长期持久的,本质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。
-
为什么提交订单时绑定优惠券,而不是支付时绑定
支付时绑定优惠券,会存在多个订单允许使用相同优惠券问题,在取消支付时,需要退还优惠券,涉及结算的各种打折、满减等计算,比较复杂。
从目标来看,订单页面的目标是确认订单,支付页面的目标是支付,避免用户反悔,只允许编辑和支付
-
盲盒售卖商品,有什么优势
越来越多行业使用盲盒售卖商品
盲盒的目的是什么
盲盒的售卖方式有什么优势
先了解斯金纳箱_百度百科
盲盒营销方式利用用户的猎奇和赌博心理
盲盒容易造成信任危机,广泛应用与所有行业可能存在一定风险
优势:
- 一定圈层形成文化和习惯后,运营起来相对会容易一些
- 利于清存货,推新货,对于商家来说是利好的
- 用户粘性比较高
-
为什么其他UGC平台不借鉴B站的答题转正模式
首先是有的,比如虎扑
答题转正可以提高UGC平台的用户质量,但会流失用户
大部分平台都恨不得用户越多越好,也都是一开始都是高门槛的平台,首先是要获得高质量用户,创造高质量的内容,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流量,慢慢的平台会降低门槛,以接纳更多的普通用户。
在平台成熟期的答题转正,虽然还是有门槛,但是低门槛,还是能过滤掉很多无效用户,而且答题转正也是针对发表内容,不针对浏览,所以在可以接纳更多用户的基础上,还能继续维持整体一定质量的内容输出。
-
扫码点餐真的提升了用户点餐体验了吗
扫码点餐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点餐体验,而是为了解决商家管理痛点。
- 解决错单、漏单问题
- 菜品更新问题
- 服务员效能问题
解决了商家痛点的同时,也就间接提升了用户部分点餐体验。
-
用户没有点击领取优惠券,还要送给用户吗
如果用户看到了也知道了,但还是没有领取用户全,那我们应该关心用户为什么不点击,因为不点击的用户,基本是很难变现的用户。
是否优惠券不显眼,是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,是否优惠券使用不清楚,是否商品没有需求等等
-
小公司和大公司外包,如何选择
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家庭等相关背景
如果是刚出社会,如果是工作5年以上的,结合自身家庭与需求背景
需要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的,可以考虑大公司外包,如果是工作5年以上的,也可以考虑小公司,小公司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角色
-
领导在某方面不专业,说的不对,如何应对
如果领导真错了,我们是对的,可以表达出我们的观点,一来有警醒作用,二来尽责尽职,对事不对人,达到思维上的交流
-
如何才算对一个行业有较深的研究
可以了解:
- 行业的主流玩家
- 每家产品的产品策略
- 行业的发展历史
到达:
- 能够用这个行业的术语与从业人员进行无障碍沟通
- 要能发现这个行业不同公司在相同产品上的区别点以及原因
- 要对行业发展有自己的分析和特点,还有典型巨头的特点
-
新人如何快速接触公司业务并融入公司团队
- 可以去客服岗轮岗,了解客户及公司产品
- 搞懂公司如何赚钱,挣钱方式
- 了解公司产品,核心产品,思维导图,工作流程
- 咨询业务目标
-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,并在合适的时间向老员工了解
-
淘宝会被拼多多反超吗
阿里系:淘宝、天猫、闲鱼,金融信用是阿里的核心,电商只是其变现的一个环节。
京东:有物流、自营优势,背后还有腾讯系
其实拼多多才是最危险的那位。
拼多多客源来自外部的引流,获客成本不断攀升,这些客户大部分都是价格敏感型客户,这些用户基本都是没有忠诚度,拼多多的销量来自低价与分成,利润率极低。
电商巨头中,拼多多像是短期的暴发户,像更早些年陈欧的唯品会,知识比唯品会更大的暴发户。
-
新平台产品优先考虑商家运营推广能力,还是考虑用户体验
平台初期,功能闭环完整情况下,初期哪里来的用户量,也就是重点考虑商家的需求,平台一般是b2c的,这样的平台需要商家的支撑 ,商家都会想着平台是否有流量,其实商家可能看不上,但商家首先想的是有工具,有渠道,还没有什么成本,多个渠道比没有渠道好,这个时候就需要商务招商拉商家入驻,借助商家引流招商,在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需要主动去关心用户体验,当然这个时候也会有很多用户甚至商家反馈用户体验上的问题。
-
最近没有出现现象级的校园社区产品
- 校园市场更新快,需要一直重新拉新,教育成本也高
- 校园是封闭的,吃本地资源较多
- 变现难,学生要么是没有需要,要么是没有钱,甚至学生都不知道需要什么
-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山头社区,基本能满足用户需求
校园只是市场不是赛道,校园学生是一个细分群体
-
如何保证销售录入CRM系统的数据真实性
销售录入客户的基本信息,客户是销售的宝贵资源,公司也想要保证客户资源不流失
- 潜在客户
- 意向客户
- 机会客户
- 成交客户
技术手段解决不了了的,我们可以通过运营的方式,把客户拉出来,通过市场部/运营部组织客户线下活动,让销售完成客户真实性数据录入,或补充。
-
微信长按消息,直接搜一搜的意义
微信为什么做搜一搜
- 信息整合。微信生态有大量有意义的内容,需要整合再分发
- 分发。对标百度,把移动端,主要是微信生态的流量把握在自己手里,特别是小程序、公众号的这些私域流量整合在一起
- 丰富微信生态,完成搜索闭环,用户在微信生态遇到问题,不需要再去百度或其他地方搜索,直接在微信生态中搜索即可
就是微信在完善自己的微信生态,移动端中的一个大王国,王国的子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,王国强大有活力。
-
打车服务为什么不像电商平台默认自动好评
两者的评价体系不一样。电商平台默认好评是有目的,有利于促进消费者消费;而打车平台对司机的评价不是面向消费者的,而是面向平台的,平台为了管理司机,分配司机等,所以要求打车评价的真实性。
-
任务与活动的区别
任务是有目的的活动
任务:被动,做了才会解锁权限获得体验
活动:主动,做了有惊喜,获得兴奋
帮助、行为、报酬打个包,就是任务。
-
写日报、周报有用吗
- 个人用于复盘记录,利于后续月总结、季度、年中、年终总结时。
- 个人用于了解自己的工作重心
- 作为负责人可以通过日报与周报了解团队的进度及问题
-
如何处理开发与产品之间的矛盾
我们通常知会双方一个概念:对事不对人。
因为两个岗位的人看待一个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,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。
所以产品与开发存在矛盾的解决在于充分沟通,也就是我讲明白了没有,你听明白了没有,而且尽量避免IM工具的书面文字的沟通,这种沟通容易代入不合适的语气,对双方都有比较高的要求。
-
如何整合数据驱动业务发展
首先要定义指标,再去收集数据来反映指标。
比如uv、vv、dau、mau、arpu等数据指标,并根据这些基本指标进行二次处理得到与产品项目结合的指标。
-
B端产品设计中,如何快速辨别需求的真伪
- 需求提出方并不一定是真实提出方,一定要找到第一手提出方,如果有可能可以亲自深入一线去了解实际情况
- 沟通需求场景是什么,需求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在没有功能的情况下,眼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
- 如果实现了这个功能,那么解决问题的效率是不是比以往更高效或低成本高收益
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,或是没有创造需求的需求都是伪需求。
-
B端产品如何兼顾业务功能与产品体验
竞品越来越多,业务功能雷同下,产品体验确实是一个突破点
- 优先保证业务
- 效率优先,复杂的、炫酷的、增加使用成本的、不知道要不要加的,坚决不加
- 用户体验可以增加业务价值的可以加
-
为什么评论底下经常总是展示发帖人的手机型号
- 身份标签。稀缺原则。早年华为、苹果也稀有标签。
- 信息通告和增值服务。喜好原则。常见于明星用于广告传达。粉丝对明星的喜好,直接影响粉丝的购买欲望。
- 活跃社区。社会认同原则,虽然不大同意你的意见,但看在大家都是同一个手机型号,勉强支持你。
-
有个百万级活跃的toB产品,如何运营
- 从用户出发,在所属行业内,当前用户有哪些主营业务之外的共性需求,产品可以提供哪些新的服务。从一个解决用户的一个痛点,到解决用户一个问题面。
- 从业务出发,可以触及到哪些用户,用户下沉,高价值的做到了,长尾业务也不要错过,阉割产品,定制产品都可以尝试。
- 从资源出发,产品掌握了哪些资源,可以拿去换新的资源和收益。
-
如何看为了产品上线,牺牲部分用户体验的决策
辩证着看
本质还是团队对价值的判断
团队最终目的就是企业的目的,收益是最终的目的
用户体验不够完善,但准时上线收益更大,损失更小,那就支持上线。
用户体验不够完善,上线会影响用户,导致损失变大,那就先完善后再上线。
其中,总有个度需要平衡。
-
体验新产品时,我们都会关注什么
- 文档概览
- 产品简介。产品定位,主体功能,框架结构等
- 需求分析。阐述产品解决了什么人什么问题
- 产品分析。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,核心竞争力在哪里,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,天花板在哪里
- 竞品分析。直接、间接、潜在的竞争对手(只要存在共性)都有哪些,对于同一个问题,不同产品是否解决的,优缺点如何
- 优化建议。是否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,并持续更新记录,验证自己的想法
不要盲目崇拜网上大佬的体验网文,在体验方面,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是平等的,我们也是体验的一员,要相信自己的感受。
-
迭代版本已经确定,临时需求要不要做
临时需求有普通的需求,有紧急的需求,如果是普通的需求按正常需求生命周期流程走,从一个状态走到下一个状态。
如果是紧急临时需求,那需要走应急需求处理流程。
临时需求总是要创造价值的,否则没有必要临时插入。
所以这里我们要事先定义好项目的需求管理方法论,比如需求的生命周期,普通需求、紧急需求等,是否允许临时需求,临时需求如何应对等
不同项目对临时需求有不同的方案,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快速验证的方式,属于小快灵的方式,避免不了临时需求,需要需求插入及需求计划及时调整。
而对于有些产品项目,在迭代期间,需要封闭所有需求,不允许临时需求的插入,避免影响迭代的进度。
这是两种方式,没有对错,只有合适。产品项目是否合适,团队是否合适,某个阶段是否合适,一切都是在变化发展的,需要有过程和发展的意识。
-
如何激励用户在社区内多发表动态或多提问
- 从产品自身出发降低用户发表操作难度,提供更多发表动态的行为,比如发帖、回复、点赞、推荐、投票、打分等等行为。(知乎、虎扑)
- 从运营出发,发起活动,邀请用户,激励活动,从外部拉新,从内部挖掘。(微博->知乎、虎扑)
- 机器人,机器人在社区里引导讨论
运营要善用AB测试方式,去验证每一场运营是否有效果,效果程度。
-
直播电商为什么要有打赏功能
直播打赏一开始是直播变现的方式
cps抽佣对于平台来说,性价比是不高的,所以平台就又回到了直播打赏的方式
直播打赏,为了支撑氛围,刺激粉丝的肾上腺素,也有利于平台判断直播间的人气与热度,方便安排流量。